中醫講堂

中醫講堂

中医学的合理性 马国开 主任医师
 

中医学的合理性    马国开 主任医师

社会上有不少普通人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而且连中医学界也有不少专家 学者持相同的观点,试图用现代医学来改造中医,使中医学更具有科学性”, 不少中医大学里研究生、博士生研究中医的课题没有小白鼠的实验数据就不能 完成课题,中医杂志也不能发表文章。稍好点的情况是有部分中医师认为中医 的大多数是科学的,但有一部份东西是不科学的,是糟粕,是伪科学,需要去 粗取精,需要去伪存真,也试图用现代科科来改造中医,使其更科学。只有极 少数铁杆中医师是完全相信中医是科学的,但是他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也不 够深入,不能彻底说明白中医的科学性,合理性。这就是目前中医学遇到的真 实情况,这恰恰是阻碍中医学的最大关键点。不能让普通人读懂中医,不消除 对中医是玄学的观点,也就不能让所有的人接受中医。本人准备从以下几个方 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中医。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天文历法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的高度结合。

我们还是先从文字说起吧。字的上半部份许多专家的解读都是对的,没有 什么大问题,唯独对下半部,基础部份的解读是有问题的,大多数人都 解读为酒,认为酒能治病,酒能通神,许于中药制剂中都有酒,所以 把酉当酒,但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字中酉和酒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文字,酉是六十 甲子历中十二地支之一,除了在历法中大量使用外其他地方很少使用,是时间 与空间高度合一的,“既代表酉年酉月酉时也代表酉方。要说酒与中医有什 么联系的话,只能说酒和中医都具有时空特性,酒是打上时空烙印的水。所以 从文字上看中医的基础也是天文历法,可能很多人会想为什么医字的下面只选而不选其他十一个字,这又要回到中华文化及中医文化中最重阳气这点 上来,因为阳主生,阴主死,而六十甲子中十天干只有丙丁为火为阳,而丙为 天上之太阳,只有丁是人中之火——阳气,而丁火长生之地在酉,为生生不息 之少火,所以用作为医的基础也就不足为怪了,作为一个位医者应时刻 顾护这生生不息的少火之气就很重要了,丙为阳火,丁为阴火,人之生病则阴 阳易位,丙火占据了丁火的位置,所以病字以丙为基础了。医者的作用就是恢 复二火的正常位置———所谓调阴阳。故《内经》曰:“仅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至此我们已明白中医学的基础是时空,一切治疗方法和手段都是在 时空基础上来进行的,中医治病的方药在不同的个体上不具备可重复性,即使 在同一个体上不同的时间内也是不可重复的,比如感冒病即使是同一个人去年 用药也不可能用在今年,否则无效。因为时空是永远没有重复的,这恰恰是许 多人攻击中医没有科学性的依据。事实上这正是中医具有永恒合理性的地方。 我们有谁见过世界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那么同一个药品能适应所有的人吗? 所以西医用药也开始在个体化,但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方法,没有时空的概念, 而中医是要对时空进行精确的计算的。而时空的计算正是天文历法的内容。那 我们看一看中医理论中到底有没有天文历法的内容,先说《内经》这部中医学 最重要的经典,从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到最后的到《刺法论》《本病论》。灵 枢经的《九针十二原》到《痈疽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涉及天文历法 的内容。素问中十一篇大论中有九篇大论是专讲天文历法的。运气七篇加《刺 法论》<本病论>,而在其他篇章中也反复提到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也 灵枢中也有专讲天文历法的:如《九宫八风篇》,《岁露篇》,《阴阳系日月篇》, 《卫气行篇》,。再看《伤寒论》,开篇之《伤寒例》即是讲天文历法的内容, 以张仲景首列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并强调它能决病生死, 须洞解。《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至而不至, 而太过等论述就是历法的问题。又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中再 次提出: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许多注解《金匮》者认为 这两句是无用的话,其实这恰恰是治疗大法,当然也关运气历法的问题。我们再 看近代经典《温病条辩》的开篇内容也是运气历法的内容。其他还有很多就不 再说了。总之一句话中医的基础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如果不通晓中国古代 的天文历法,要全面掌握中医是很困难的。

那我就来谈谈中医使用的历法的内容及其科学性:中医使用的历法是中国 的六十甲子历。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计历,这是先今为止世界上最完备而精确的 历法。没有其他任何历法可与之相比,它有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么转 的同期.月球绕地球么转的周期.还有与地球邻近的木、火、土..水五大行星 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所有这些星球运转的周期长短以地球的一天为单位来计算 是各自不相同的,有的很长有的很短,但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地球的六十年, 受各种特殊情况的影响最多误差不超过四天,通过置润等方法可以将其调整得 误差更小。这是何等精确的历法。不得不对之肃然起敬。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 甚至上万年的智慧的结晶。中国的一切术数都是以此历法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太乙》.《奇门》.《六壬》.《风水》.《四柱》.都是术数.中医也是一种术 ,都离不可六十甲子历。其中风水学和中医学是最高深和具体而实在的术数, 用好了都能立竿见影.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略谈一下历法的一些重要内容。以便 加深对六十甲子历的认识。我们都在太阳系中,以太阳为中心,都围绕太阳进 行公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标准,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地球 绕太阳公转一周为 365•25 天。月球自转和公转轨道同步,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 29•5 天。太阳月球地球的会会周期为 19 年。如果哪年是正月初一立春的 ,以后每年的立春都推前或推后, 19 年后一定是正月初一立春。由于月球 与地球周期的不等,所以在 19 年中设置 7 个润月来调校。金星、水星在地球公 转轨道之内,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近,公转的速度比地球快,水星公转一周为 地球日的 80 多天,自转周期为 58.65 天。全星公转一周为 224.71 ,。火星. 木星.土星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离太阳这,运转速度比地球慢,木星公转一周为 11.86 ,土星公转一周为 30 ,火星公转一周为 686.98 天。它们的公转周 期长短不同。但地球上的 60 年为其最小公倍数。60 年这些星球的位象会合一 ,最大误差为 3.85 ,通过置润.改塑.正塑等方法,可以将其调整得更加精 确。这是其他任何历法都不能达到的精准度。在这 60 年的大周期之内如果加上 这些星球自转的周期的不同,星球之间的会合周期也各不相同, 2 的周期, 3 的周期, 4 的周期, 5 的周期, 6,7,8,9,10,12,19,28,49, 64,等不同的周期,其中最常用的是 2,46,8,这几个周期。这也就是中国的术数中经常使用的运算法则,中医学也运用这些运算规则。所以在中医运 气学中反复强调的阴阳,岁会,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九宫八风等重要理论 应用。这些内容实在太多太复杂,短时间之内不能讲清楚,有兴趣者自己去查阅 相关内容,这里我用几个中医理论中重要的问题来说明。<>阴阳:这是中医学 中最普遍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同时又是一个最复杂的概念,这也是许多 人认为中医是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原因,许多中医师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它, 多中医师也认为中医是玄学,其实歧伯明确讲了,“阴阳有天地之阴阳,有四 时五行之阴阳,有人体之阴阳,这几个阴阳的概念是不同的,不能将其混 为一谈,当时黄帝也没有明白,所以在<<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篇中提出来 疑问,歧伯明确告诉黄帝说:“天地之阴阳非四时五行之阴阳。如果不从天文 历法的基础来理解,那是很难的,也不能让人信服中医的阴阳学说,但是从天 文历法的基础上就一目了然。四时五行的阴阳是某个具体地方的阴阳,比如北 半球的中国,寅卯辰巳午未这六个月为阳,是气温从从低逐渐上升到最高的时 ,地球从太阳获得光和热是最多的,但对整个地球来说,情况恰恰不是这样 ,北半球的夏天正是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整个地球获得的光和热是 最少的。所以歧伯说:“天地之阴阳非四时五行之阴阳”,<>中医运气学中主 气的排列顺序问题,懂中医运气学说的人都知道这六气的排列顺序,不是按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的顺序来排列,而是按一阴、二 阴、一阳、三阴、二阳、三阳的顺序来排列的,这让人觉得很奇怪,也不理 解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既不符合阴阳从少到多逐渐增长的过程,也不符合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一基本阴阳属性,而这六气的性质大家是清楚的, “少阳为火,太阳为寒,少阳最热,太阳最冷”,这不符合阳气从少到多逐渐增 加的原则,但如果从天文学来看那就是对的,北半球最热的时候恰恰是地球处 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上,日地距离最远,地球从太阳获得的光和热是最少的, 所以为少阳,北半球最冷的时候地球位于近日点上,日地距离最近,从太阳获 得的光和热是最多的,所以是太阳,(其他的排列这儿不讲,)如果不从天文学 的基础来理解的话是很难彻底弄明白的。<>中医运气学中司天与在泉这一对 概念也很让人奇怪,上半年天气主之所以叫司天这可以理解,下半年地气主之, 为什么不说司地而叫在泉”,从天文的角度看,只有司天在泉是最恰当的,“司天是指地球表面的温度是受天控制,是太阳垂直辐射造成的, “在泉是指下半年地球表面的温度是受海水洋流控制的,温暖的洋流是从海 底往上流的,这就象泉水从地下往上冒一样,所以叫在泉实在是很恰当的。 <>司岁备物用于药物采集制备,中医学历来就是根据不同的年岁收集不同性 味的药物,这也是在历法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中医采用的 大多是植物性药材,其质量的好坏,有效成份的多少肯定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年份适宜不同性味的药物生长这是一定的,所以中医要按不同的年份来 采集制备不同的药材是非常合理的。《内经-至真要大论》曰司岁备物则无遗 主矣。这就要知道六十甲子历中不同的年份的气化问题,是正化.对化、还是 间化,。才能采集到最好的药物。

二中医学理论构架的系统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典籍,中医学的所有理论都是在《内经》( 下都简称)中构架起来的,让我们看看《内经》是怎样构架中医学理论的,其系 统性、严密性及科学性到底如何?

<>、中医养生科学 生命,首先是科学养生.,预防保健.,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而不是有了病才 去治疗,中医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内经》从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到第七篇《阴阳别论》专讲中医的养生科学,中医的养生首先从阴阳开始 不是首先选用维生素之类的药物养生。其次是食疗养生,第三才是药物养 生。《上古天真论》首先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阴阳养生方法,即提 挈天地,把握阴阳的养生方法。如何把握阴阳?《四气调神大论》给出 了答案,即顺从四时阴阳养生,因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 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于是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提出了通天者 生之本、本于阴阳"的命提,就是说人的生命之本是法于天道阴阳,而阴阳之间 的关系是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 ,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如何顺从四时阴阳,天人如 何结合?第四篇《金匮真言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了人体五脏系应天之阴阳 的具体规律,即东方春应肝系统,南方夏应心系统,中央长夏应脾系统,西方 就应肺系统,北方各应肾系统。阴阳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把握?从象得之呀! 于是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就是专门阐发天人阴阳合一之象这个道理的,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明明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就是血气.男女.水火.色脉这些有形的东西,是有象可察的,并提出善诊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的临床原则。阴阳既是对 立的,又是互根统一的,有离有合,第六篇《阴阳离合论》就讲这个问题, 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大纲上来。生命有生就有死,如何从阴阳来判别呢? 第七篇《阴阳别论》就来阐发如何判别生死的问题,“别于明者,知病处也, 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 ,无与众谋。至此中医的整个养生科学理论一阴阳养生理论已经完成构架。 下面将构架中医学的脏腑系统。

<=>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天人相应 从第八篇《灵兰秘典论》开始首先提出人的脏腑是由哪些组成,并贵贼相使如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凡此十二官者, 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 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 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儿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心为脏腑中最贵者, 谓病由心生也;二是所有脏腑之间相互协调最为重要,即使每个脏腑的功能都正 ,但其协调性不好,同样会生病,乃至危及生命。所谓:凡此十二官者,不得 相失也。中医学对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来进行的,《素问。 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命之曰人。所以中医学对人体脏腑的构架也是从天人合一的方向来进行的, 第九篇《六节藏知》就专讲人体脏腑天人合一的事,天人怎么合一?就是人道法 天道,天道怎么变化,人也就跟着怎么变化,天人变化节律要同步进行。天以 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夫六六之节,, 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 所以纪生化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全而盈闰 矣。该篇重点是人体脏腑与天道之相通应:“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 ,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凡此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这 是完全从天人相应,四时阴阳的基础上来论述脏腑的,否则是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凡此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因为胆主少阳为春升之气,胆气升则余藏从之, 就象一年之中春天气候正常,则这一年的植物生长正常,假如出现严重的倒春 ,则这一年植物生长肯定不正常。天人到底怎样合一呢?那就是:天食人以五 ,地食人以五味。所以在《脏腑生成篇》就专门记述气味与人体脏腑之间关 系。并初步提出中医四诊的问题。对脏腑的问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对胆、 骨髓、女子胞等器官有的医师认为是脏,有的医师认为是腑,可见当时对脏腑 系统的认识也是混乱的,《五藏别论》专门论述这个问题。在谈诊断之前,先需 要认识到地域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居处环境不同,所生疾病也不同,另外社 会变革,时代不同也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异 法方宜论》,《移精变气记》《汤液醪醴论》就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特别对后世的 治病方法作了精当的描述:.“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 不审逆从,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 新病 复起。这难道不是今天医学界的真实写照吗?

()中医的诊断体系 诊断疾病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精确诊断与否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调护及预候, 所以中医用了大量的篇章来论述诊断方法系统。从《玉版说要》《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三部九候论》《经脉别论》与 篇章均为构架中医诊断系统的内容,在四诊中重点强调色.脉的重要性,以及色 脉必须相应,其中对诊脉的论述最多,其中重点是色脉相应,脉应四时以及有 无胃气,是否真脏脉等内容,没有后世的脉学那么复杂,实用性及科学性较强。 这只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对许多重大疾病,复杂疾病,还需要加入更多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那就是《脏气法时论》。运气学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对于重大灾难性疫病的诊断预防则另立专论《刺法论》、《本病论》就是专门论 述重大灾难性疫病的问题。历代很多医家认为这两篇专论是后人伪作,非《内 经》原文,但我们所有中医人都知道的一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 出自于《刺法论篇》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除此外中医学还有对人体体质 的专门论述:中医将根据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多少比例不同以及刚柔强弱.黑白 肥瘦、年龄少长、勇法耐痛.体态性格等区分为多种体质类型,认为不同的体质 对病邪有不同的易感性,从而形成不同的病证,因而在治疗上也要因人而异,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枢经》中《寿夭刚柔》《营卫生会》《逆顺肥瘦》《五 变》《本脏》《论勇怯》《阴阳二十五人》《通天》等篇章就是专门论述体质类型 的。。天人相应,就必须涉及气候变化的实际观察。《灵枢经》中《九宫八风》 《岁露》等篇章就专门回答气候变化的观察问题。
(
)中医的治疗系统: 中医的治疗也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话:“是药三分毒。所 以中医历来就重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特别推崇针灸治疗,所以《内经》论述 针灸的篇幅最大,最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讲针灸的,讲药物治疗的篇 幅很少,使用的方剂只有十三首,使用的药物不超过二十味,这与后世医学的 发展方向是大不同的。使用的治疗手段有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祝由药物的 内服外用等多种方法。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强调四时阴阳的变化,比如针刺法就 必须强调四时气候及月亮盈亏变化的不同,针刺的深浅部位.取穴均不同。 ()中医教育和传承中目标要求及注意事项 对于中医学的教育与传承作了如下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凡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藏六府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 ,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贼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 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内经》中《著至教论篇》、《示从容 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等篇章专门论述这个问题。

()中医人才的选拔: 《内经》中还有中医人才的选拔使用方面的论述。哪些人适合从事中医的哪项 工作,这在《内经》中都有专门的论述,这在其它任何学科之中没有的,《灵枢 一官能第七十三》篇:“雷公问于黄帝曰:〈针论〉曰: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 何以知其可传?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明目者,可使视色; 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 使行针艾,可理血气而调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 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 痹。

()中医学对中药理论的构架: 中医学对中药的论述主要有:四气五味之阴阳,四气五味之作用:寒者热之, 者寒之,温者凉之,凉者温之;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形不足者,温之 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以及《至真要大论》中司 岁备物的理论。还有中国文化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诸花皆散,技梢皆升,根类 皆降等。至此整个中医学的理论已经构架完备。我们可以看出其系统性严密性 及科学性是不言而喻。

 

上一篇:阎喜换医生膝关节疾病中医治疗

下一篇:刘力红老师的黄帝内针


首頁|關於WFCMY|會議通知|會議報名表|新會員申請表|運氣學基礎知識
|南北半球五運六氣學術交流|運氣學名人堂|中醫講堂|天文知識|資料下載|中醫藥廣告|診所介紹|聯系我們
電話:61 7 55787958        61 401189298
電郵: acmya@hotmail.com   網站: www.acmya.com.au
版權所有:魯ICP備179521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