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識

天文知識

朱燕中教授:浅谈古代文化与中医(一)
 

朱燕中教授:浅谈古代文化与中医(一)

古代文化其实方面很多,我就找跟中医有关系的部分简单跟大家先介绍一下。古代文化包括我们常说的河图洛书、周易(易经)、古代天文、古代地理、古代历法、古代音律、古代术数、古代文字等等,这些方面都属于古代文化。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我们学习中医,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而不去学习“现代”文化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内经》里面用到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古代文化。比如说:《内经》里的术数部分很多都来自于《河图洛书》;关于阴阳的介绍很多都来自于《周易》或者《易经》,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其实这是易经的理论;比如一些中医术数、象数部分,比如“五行”,五行就是五个象。还包括古代天文,内经里面充满了古代天文所有的知识。又包括古代历法等等,内经里面也谈了很多的历法。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就是因为只有学习明白一些古代文化以后,你才能够看得懂内经。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内经呢?

我们学习中医,能不能只记住几个方子、会用一些针法、记一些现代的方剂书呢?比如屠呦呦,她也没有学过古代天文,但人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内经?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中医的源头是《内经》。尽管《内经》并不是起点,但它代表了中医的顶峰时期。我一直在说,中医很像下围棋。围棋就一张盘和上面的黑白棋子,就看你怎么下,那么它的含义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下围棋很有意思,现在有四十多个世界大赛,每个大赛的奖金都很高,但是同样的棋盘和棋子,你用它来下五子棋就没什么意思了,而五子棋以前也有世界比赛,但估计是没有人赞助,关键是没有人看,所以它的趣味跟围棋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为什么同样的棋盘、棋子,大家更喜欢围棋呢?这就是因为它的规则。

中医也一样。中医有针灸、中药等等,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玩,那它可能会缺乏一些趣味。但如果我们按照传统中医的方法去思考、去应用,那它的趣味就是无穷的,而且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那么中医这个方法、规则在哪儿,是谁定的呢?不是今人规定的,也不是诺贝尔奖规定的,而是《内经》定下的!所有规则都来自于内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内经,就是要把这盘棋当中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最好、最有意思。

学习内经是必然之路,没有其他捷径可以走。我们学习中医,你说我们绕道而行,这是不可能的。而内经才是唯一的捷径!开始学习内经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很辛苦,觉得没什么长进。你就算把内经全背下来,能开一个方子吗?能看一个病人吗?这个确实不行,因为内经里面没有方子。但是你在学中医的道路当中,如果不学习内经就失去了一个拐杖,而且你连路、方向都定不下来,找不到学习中医的方向。所以学习中医必须以内经作为拐杖,而且它是指明你所要到达的方向。所以,学习中医必然要学习内经。

学习内经首先要了解内经的语言

就像学英文一样,你如果不背单词,英文怎么能记得住呢?那么,什么是内经的语言呢?内经语言是不是我们今天《新华字典》里的语言(现代汉语)呢?显然不是的。其实,翻译内经的白话文很多,翻译《内经》并不难,现在有人背诵《内经》也不难。难就难在《内经》的很多语言是来自于古代文化。所以,学习古代文化就是学习内经的语言。只有懂得内经的语言,你才能理解、掌握内经。所以学习古代文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可缺少的。

当然,学习古代文化并不是“为了”古代文化而学习。有的人说我对古代文化很感兴趣,我喜欢易经、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六壬(音译)、论语、道、佛等等,这些是不是我们学中医必须要学的呢?其实不一定。我们学中医并不是非要学道、或入佛门。因为古代文化的知识也是博大精深,内容也非常多,比如说光是周易、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就深刻得不得了。当然,学习周易、易经对中医是不可缺少的,但没有必要把紫微斗数、奇门遁甲都学得很深。我们不是培养算卦大师,不是为了成为王林,往那一坐、能掐会算……这个不是我们学习中医、学习内经的目的。

所以,我们学《道德经》、论语、佛,我们学习仁义礼智信,我们学习《易经》,了解阴阳理论和它的层次,我们接触一些六壬(音译)、包括紫微斗数中的关于古代天文的知识,但我们未必要掌握得很深刻,只要能为内经学习服务就足够了。

有人说,我们学习中医就要把所有的古代文化都学一遍、学得越深刻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一共看了很多经典、知识面非常广……其实学习中医并不是为了单纯拓宽你的知识面,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用一条线就能贯穿始终,中医也一样,它的基本理论非常简单,就是阴阳五行,但是这个阴阳五行贯穿了整个内经的始终。就像下围棋,“会下棋”很容易,它就是一个黑白子嘛,用不了几个小时你就学会了,但是下棋下得好就非常难了。为什么单一个黑白子,大家很感兴趣?棋盘391格,为什么大家天天没完没了地较劲?就是因为趣味无穷,它阴阳五行的层次是无穷的。

所以我们学习中医也一样,不一定知识面要很广,但要很深刻。中医就是沿着阴阳五行的一条线顺下来了,因此一个好的、理论非常清楚的中医师,他的阴阳五行水平、所了解的层次要非常深刻,不是说你学习了越多的方法,比如董氏奇穴、民间的易经疗法等等,水平就越高,其实不是这样的。学习中医关键看你对阴阳五行的理解到了哪个层次,你了解一层阴阳关系就是初级水平,了解两层就上了一个台阶,之后还有三层、四层、五层……你对阴阳关系层次的了解越深刻,对人体的看法也会越深刻。所以,我们学习中医或者古代文化,不要求知识面多么多么广,但是你的思维要深刻,深一层你就上一个台阶。

当然,我们学习古代文化也不是为了打“古代文化”的招牌。比如说,打一个“河图洛书传人”“易经八卦方法”的招牌去看病……其实没有必要,中医的基本思路就是阴阳五行,只是它的深刻程度不一样、层次不一样。要真正地让古代文化为学习内经而服务,这才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宗旨,而不是为了“改行”,不是为了以后改行做算卦大师、或者改行成学习道教的门徒、或者遁入佛门、或者打旗号……学习这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内经而服务的。

以上就是我简单介绍的“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刚才说过,古代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我在这里就简单举几个例子,今天如果要把古代文化都讲一遍确实也没这么多时间。大家如果喜欢我讲的例子,将来可以看有关的书。现在,我就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来看看古代文化于内经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学习古代文化。

“日月星辰”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日月星辰”。“日月星辰”,仅从字面上看,显然跟古代天文有关系。这个词我们今天也常用,而这个词也确实来自于古代文化。“日月”就不必多说了,一个代表太阳,一个代表月亮。而“星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么“星”是指什么样的星星呢?实际上,古代人是运用视觉,去看天上日月星辰,对其运动变化进行了解,所以我们今天称为“视运动”,跟今天客观的天体观察有点不太一样。“视运动”就是我们用眼睛去看到和感受,跟今天用客观仪器的发现是两种观测形式,两者今天都是存在的。所以,单纯用眼睛来看就称为“视运动”,如果是仪器发现的就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古人没有这种仪器只能采用视运动,就是看到的天体运动变化。刚才说过,我们学习古代天文不是为了了解古人是怎样测定、观测星星的,而我们的专业是学习内经,所以这部分知识作为了解、点到为止即可。

我们知道,天上的星星分两类。一种是“行星”,古人只看到了五个,即所谓的“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土。至于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古人没有看到,所以古人认为行星有五个。除行星外,还有一种是恒星。恒星就包括很多了,我们今天常说的“十二星座”也是恒星的一部分。恒星相对不动,所以称为“恒星”。那么,“日月星辰”中的“星”指的其实不是行星,而是恒星。

为什么呢?因为古人看到运动的天体一共有七个(日月和五大行星),其他的星体都称为恒星。“星”实际上所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象”,比如我们抬头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发现:星空沿着赤道(就是我们所讲的“天球赤道”),古人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分别有七个星座。东方的七个星座所构成的图像表现出来是个龙的形象,所以称为“青龙”,所以有“东方青龙”的说法;西方的七个星座呢,称为“白虎”,它的形象类似虎,所以有“西方白虎”的说法;南方就是“朱雀”,像一个神鸟的形象;北方的七个星座就称为“玄武”,“玄”是黑色的意思,“武”是代表乌龟的形象。所以,二十八星座也称为二十八星宿。

那么,“日月星辰”中的“星”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那么二十八星宿究竟有什么意思呢?古人为什么要定“二十八”星宿呢?他们是不是真的只看到二十八个星宿呢?我想应该不是这样的。他至少应该看到了很多,不止28个,或多或少。所以,他们确定28个星宿是有含义的。

为什么确定28个星宿呢?就是因为,月亮在天上运行一周的平均天数是28天。那么月亮每天的位置如何来确定呢,所以必须要有固定的天体作为背景。如果没有背景,你如何判断月亮今天在哪儿、明天在哪儿呢?月亮28天转一圈,这是从视运动也能看到的。为了确定月亮每天的位置,就要借助它背后的恒星,因为恒星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因为月亮的运行周期的28天,所以它背后的星宿就被确定为28个星宿。那么二十八星宿是月亮每天所“住”的地方。这个“宿”啊,就是宿舍的“宿”字,二十八星宿也称为“二十八星舍”。所以“宿舍”二字,就来自于天上这28颗星座。这28星宿,类似28个星座,月亮每天住一个星座,转一圈28天。

那么,“日月星辰”的“辰”是什么意思呢?“辰”是“十二辰”的意思。如果说二十八星宿是代表月亮的背景,那么这个“辰”是代表太阳的背景。同样道理,太阳一年转一圈,在这一年当中,把天球分为12个部分,后来也叫“十二辰”。一年可以分为12次,而一天可以分为12个时辰。所以这个“十二辰”实际上是12个时辰的意思。1个时辰等于2小时,而一年的12次不是按照太阳的规律来定的,它是按照“木星”的运行规律来定的,木星在运行一圈是十二年,所以1次代表一年。而一天是按照太阳运行分为十二时辰,古人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或者其他天体的位置是用“辰”来记录的。

那么这样,“日月星辰”代表的意思我们就知道了:“日月”代表的是太阳、月亮,“星辰”代表的是太阳、月亮运行的背景。“星”是二十八星宿,代表月亮的背景;“辰”是十二时辰或十二次,代表天球的12个部分来确定太阳的位置。

了解这些东西,跟我们的中医、内经有什么关系呢?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上医网微课堂

主讲人:朱燕中教授

老师简介:朱燕中

朱燕中教授,198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2001年至今,在美国天人相应针灸诊疗中心主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获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中医杂志》英文版特邀编委。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导师。

著作:《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辽宁科技出版社,2013年出版。《灵枢真意集成》辽宁科技出版社,2014年出版。《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人卫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输针灸:<灵枢经>学用解难》人卫出版社,2015年。 《中医觉悟一言》人卫出版社,2016年。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中医与古天文学关系

下一篇:古中医天文学背景6-八卦


首頁|關於WFCMY|會議通知|會議報名表|新會員申請表|運氣學基礎知識
|南北半球五運六氣學術交流|運氣學名人堂|中醫講堂|天文知識|資料下載|中醫藥廣告|診所介紹|聯系我們
電話:61 7 55787958        61 401189298
電郵: acmya@hotmail.com   網站: www.acmya.com.au
版權所有:魯ICP備179521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