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五運六氣學術交流
南北半球五運六氣學術交流
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 |
五運六氣專家田合祿先生: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 傷寒論》中的三陰三陽與六經有什麼關係?六經與十二經絡又有怎樣的聯繫?六經病欲解時與五運六氣是否有關?《傷寒論》引用了《素問》、《九卷》中的哪些內容?一個深諳五運六氣的中醫師又是怎樣在更高境界中駕馭運氣學說病理病機的?他的新作品《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是否能夠撥開《傷寒論》的千年迷霧,展現其真實面目?【上醫訪談】特邀五運六氣專家田合祿中醫師做客上醫網,和諸位師友一起探討五運六氣心得與解讀《傷寒論》的神秘面紗。 田合祿先生,1942年出生,河南滑縣人。中國安陽周易學院教授,醫易學術觀點多有創新,深受學界關注。在《中醫外感三部六經說》一書中,提出了“傷寒縱橫”三部六經說的新觀點,發展了傷寒理論,為研究風寒、風熱、濕熱三大類外感病增添了新內容。《八卦與河圖洛書破譯》一書,打開了其易學的處女作。《生命與八卦——醫易啟悟》一書,提出了醫易發展的新觀點,並在醫易理論的指導下,對三焦說、心包絡說提出了新觀點,發展了中醫理論,為高血壓心血管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內經》陰陽、《傷寒論》三陰三陽與“五運六氣”關係】 問:【內經中太多陰陽,三陰三陽,怎麼理解這些不同場景中的陰陽?】 答:【三陰三陽】陰陽在《內經》當中有多種層次的不同提法,比如三陰三陽,有天道的三陰三陽,有地道的三陰三陽,有人道的三陰三陽,所以在歷代注解《傷寒論》中,他們不懂得天地人,不懂得三陰三陽的層次,因此在注解當中非常混亂,弄得大家不清楚。 問:( 1)試問五運六氣中提到的三陰三陽和手足十二經絡中的三陰三陽有什麼關係?2)手足均有三陰三陽,例如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您在書中提及“太陽心主外主表,太陰脾主裡的奧秘,揚棄了太陽膀胱主表,陽明胃主裡說”,請問太陽為何對應心而不是小腸?那為什麼稱小腸經為手太陽小腸經?】 答:【五運六氣之三陰三陽與經絡三陰三陽的關係】 1)五運六氣中的三陰三陽和經絡的三陰三陽不在一個層次上,五運六氣中的三陰三陽是講天道或地道中的三陰三陽,也就是天道三陰三陽是主“客氣”,地道的三陰三陽是主“主氣”,還有加上《傷寒論》中的“六經欲解時”的三陰三陽次序,所以傷寒論中有三套三陰三陽次序。五運六氣中提到的三陰三陽與臟腑十二經絡之間是兩個層次,一個屬於形體本身臟腑所固有的,一個屬於天道陰陽多少的次序來劃分的,所以這兩個不是一個層次,要分開論述。 2)再如,陽明的問題,運氣說,陽明之上燥氣主之,這個燥氣屬肺系統,而不屬於胃,怎麼能說陽明是胃呢?陽明肺主宣發肅降,肅降出了問題,就會導致胃家實、脾家實的情況,根據“六經欲解時”,太陽主巳、午、未三個時辰,是屬於夏,屬於心所主,而人體衛外的是陽氣,陽氣最盛的是夏天,內經說“心部於表”,這個陽氣才能衛外而固,而膀胱經是寒水之府,那麼,這個寒氣怎麼能衛外而衛固呢?是不可能的,所以主表的不是膀胱寒水這個經。 問:【天地之陰陽之氣“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與人之陰陽之氣的盛衰關係是用什麼紐帶聯繫?是五氣入鼻,五味入脾嗎?】 答:【氣之陰陽】人攝入的是五氣五味,五氣五味在腸胃化生為人的神氣,在這裡指化生為營氣、胃氣,所以說天地之氣的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表現在人體當中,這個氣味《髒氣法時論》中說是“補精益氣”,這裡“補精益氣”通過厥陰從中氣這個關係,就導致了陽生陰長。陽明從中氣而降,就形成了陽殺陰藏的關係,所以說自然界和人體之間有相通的地方,關鍵是吸入的五氣和攝入的五味在合二為一之後,化生為陰陽之氣。 問:【“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出入廢則神機化滅”,請問身體的升降出入和自然界的升降出入通過什麼方式實現交流或同步?】 答:【升降出入】升降出入的問題是與“氣立與神機”聯繫在一起的,這個“氣立”是講外接六氣的,“神機”是講太極臍這個部位了,這就涉及到我提出的心肺脾三本問題,因為肺主天氣,脾主地氣,這是後天的兩本,這兩本,肺天食人以五氣,脾地食人以五味,這個五氣五味,在腸胃中相合和以後,化生營衛氣血,“乃生神”,這個神就是肚臍神闕穴的神,在這個部位就生成了人體所需要的營衛氣血營養物質,即中氣、胃氣,是由少陽相火與太陰脾土濕氣相化生,然後由厥陰從中氣而升陽,陽明從中氣而降陰,這樣就形成了升降的問題。那麼出入,入是指肺和脾吸入的氣和味,有吸入攝納,就有出,就要有代謝排出,所以,升降出入就是講吸入的氣和味,這樣就和自然界相交通了。想懂這部分內容,大家必須懂得我提出的“生命雙結合體系”就是我們的生命體一個是父母遺傳的生命體,屬於先天;一個是自然遺傳的生命體,天地給了我們五氣五味,再懂得心肺脾三本,那麼這個升降出入就完全清楚了。大家可以看我所著《醫易生命科學》和《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裡面已經闡述。 問:【您提到《靈樞·九針十二原》四關指的是手腕,腳踝,劍突下,肚臍。文中列舉了十二原為太淵2、大陵2、太沖2、太白2、太溪2、鳩尾1、脖胦1,請問:1)如何認識這裡的十二原和十二經的原穴?2)脖胦多注解為氣海,與肚臍還有別,如何理解?3)如何理解膏肓俞和膏肓的關係?】 答:【十二原、脖胦、四關】關於四關的問題,過去說手足關節的問題,這和《內經》完全符合,《內經》說的是手腕腳踝劍突下或肚臍之間,劍突下首先為先天之本心臟的位置,有巨闕募穴,臍是後天之本,肺脾、神生的地方。這兩個很關鍵。手腕腳踝的原穴是元氣輸送經絡臟腑的,有的人把脖胦解釋為氣海是不合適的,應該是膏肓,膏肓俞和膏肓之間不一樣,它們是一個在太陽膀胱經的反應,就像五臟在背部的反應一樣,募穴在腹部,俞穴在背部。膏肓俞和膏肓的具體解釋可以閱讀《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病入膏肓”一節。 【五運六氣基礎理論】 問:【五運六氣,五運指什麼,六氣指什麼,二者之間的關係如何?】 答:【運氣定義】五運是月地、五大行星之間的關係,在一年當中運行的規律,劃分為5個時間段。六氣是日地之間的運動規律,把一年的運動時間劃分6個時間段,五運六氣就是日、月、地三體之間的關係,反應了複雜的氣候變化。 問:【您認為《傷寒論》中有體現五運六氣思想的地方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您認為其中的六經辯證體系的提出有必要嗎?】 答:【運氣體現】《傷寒論》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次序,即源於《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六經司政次序,是講天道五運六氣客氣的。還有六經欲解時的少陽、太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次序,是講人體應時主氣的。在《傷寒例》中還講到地道主氣厥陰(正月二月)、少陰(三月四月)、少陽(五月六月)、太陰(七月八月)、陽明(九月十月)、太陽(十一月十二月)次序。六經辨證體系的提出有必要,但不能全部反應出《傷寒論》的辨證體系,我在《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一書中講到有多種辨證體系。三陰三陽六經,上通天道六氣為本,下通人體病位為標,六經在人體是六個發病部位,反應出病性病機。宋代成無己距離漢代不遠,第一個注解《傷寒論》,尚能知道其本源,故在《注解傷寒論》中把五運六氣理論放置卷首。 問:【五運六氣在臨床應用不簡便,不廣泛,您感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什麼好的建議?】 答:【運氣應用】五運六氣之所以臨床中應用很少,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臨床應用五運六氣,我每天每個病人都要和五運六氣結合起來應用!大家可以看我在“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的醫案,那些都是結合五運六氣的醫案,大家只有學好了五運六氣,才能結合臨床應用。大家可以再看看我的其他著作,也有結合五運六氣的醫案。 問:在這本書中,為什麼不太提及五運六氣中根據運氣進行的藥物性味配伍與傷寒論方劑之間的關係?這一點如何認識? 答:【五運六氣中根據運氣進行的藥物性味配伍】我在書中提到了這個問題,在《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中“五運六氣將中醫標準化”一節。當中,我講述了這個問題,即五運六氣與藥物性味的配合,這是中醫的嚴格的標準,這裡只講了性味,而沒有提出具體的藥物,是需要你自己根據原則去選擇藥物,個體的藥物不同,你可以靈活選用,但是五運六氣和藥物性味是有嚴格規定的,不能變,這是中醫的標準,比如《傷寒論》中的方子,就是這樣規定的,如“麻黃湯”是治療太陽陽明合病的方,太陽寒水之病,要用炙甘草,桂枝,辛甘溫的藥;而陽明之上燥氣主之,燥氣是要用苦溫的藥物來治療的,麻黃湯中麻黃、杏仁是苦溫的,它們都是治療燥氣的,而桂枝是治療寒氣的,所以說《傷寒論》中嚴格地與運氣結合起來,建議查看《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中“五運六氣將中醫標準化”一節。 【五運六氣與《周易》】 問:【文中提及的很多曆法和時辰知識,我們希望學習比較系統的基礎,應該從哪些書籍獲得知識呢?】 答:【曆法時辰】中醫都是根源于天道日月行為本源的,陰陽也是根源於太陽運動規律來的,沒有太陽就沒有陰陽,人們把太陽在一年當中的運動規律劃分為五個運動態,就是五行,是醫、易同源于天道日月行中規律,而不是醫源于周易!學習曆法或時辰是要看一些天文曆法的知識,像陳久金一些著作,以及現代的一些天文曆法概論的知識都可以看。 問:【一直對五運六氣饒有興趣,在老師推薦下拜讀了您的著作《中醫運氣解密》,後來又購得《周易真原》、《醫易火病學》、《醫易生命科學》,受益匪淺。這些書對於曆法的講解可謂透徹,這也是當今醫者學習五運六氣最大的障礙。非常崇拜您的學問。想問一句《中醫運氣學解密》還會不會再版?非常想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這個書,以供繼續研讀。】 答:【《中醫運氣學解密》】《中醫運氣學解密》的出版問題,我在和出版社溝通,雙方統一了才能再版,已經印過三、四次了,所以看看出版社的意見了。 問:【中醫與周易卦象的聯繫主要是四象呢(太少陰陽)還是五行?】 答:【周易聯繫】中醫不要硬把《周易》的卦象牽扯到一塊去!中醫只是用周易的易理來闡明中醫的一些具體道理,不要一個卦一個的對應,非拿四象和五行和周易相對應!中醫的四象來自天道運動,四時陰陽,謂之四象,並把它與五行聯繫到一起! 【五運六氣與標本中氣】 問:【關於標本中氣的問題,傷寒論並不提及標本的問題,而內經中提及的標本問題則缺乏和臨床比較聯繫的論述和治療方法的案例,老師您怎麼看?】 答:【標本中氣的問題】關於標本中氣的問題,《內經》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這在歷代注解《傷寒論》的大家中,從錢塘二張(張令邵、張印染)開始,到陳修園、唐容川等都是用標本中氣來注解《傷感論》的,這個標本中氣是很重要的,少陽、太陰都是從本的,太陰是從濕治本,少陽是從火治本,一個主濕補,一個主溫補,是萬物生長的基本條件,人也是如此。在這個基礎上,春天的厥陰從中氣少陽而升發陽氣而主春夏,陽明從中氣太陰而發,主宰秋冬二氣!陽氣升極則為太陽布于表,陰氣旺盛到冬天,所以少陰盛,太陽陽極則一陰生,所以說太陽從本從標,少陰從本從標,這樣就形成了以中氣、營氣、衛氣為根源的陰陽氣血升降的問題,臨床中常用!這個把握最好的就是李東垣或張仲景,其小建中湯,小建中湯是生補陽氣的,白虎湯就是降陰氣的!所以張仲景既有大小建中湯,又有大小白虎湯,非常重要,臨床中常用!五運六氣之所以臨床中應用很少,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臨床應用五運六氣,我每天每個病人都要和五運六氣結合起來應用!大家可以看我在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的醫案,那些都是結合五運六氣的醫案,大家只有學好了五運六氣,才能結合臨床應用。大家可以再看看我的其他著作,也有結合五運六氣的醫案 【《傷寒論》各版本中的五運六氣】 問:【您提到傷寒論的很多版本都講到五運六氣,傷寒論的版本很多,內容也不都一致,您如何看待傷寒論這麼多版本,如果不確定版本是否為真,引用論證五運六氣與傷寒論的關係,是否不可靠?為什麼?】 答:【傷寒論的版本】傷寒論的版本問題,要以宋版為主,宋版和成無己的版本,這兩個版本比較重要,其他版本為參考,在這兩個版本中都涉及到了五運六氣,所以引用要以宋版為主,宋版傷寒論第一篇就是辨脈法,第二篇是平脈法,第三是傷寒例,第四是辨痙濕暍脈證,第五是太陽病,所以說,它的排列很有次序,張仲景總是先講號脈,所以把辨脈、平脈放在前面!之後把傷寒論的導讀導論部分,即傷寒例放在了第三位。而第四位就是痙濕暍三節,把它和太陽病的傷寒、中風、溫病區別開來,因為它們不在一個系統,一個是陽儀系統,一個是陰儀系統。所以,這兩個版本是最重要的! 問:【您在梳理五運六氣和傷寒論,用五運六氣注解傷寒論的方法是什麼?在學習工作中,如何駕馭豐富的文獻素材,並整理編纂?】 答:【五運六氣注解《傷寒論》方法】首先掌握好五運六氣中的主氣和客氣的關係,把它和《傷寒論》中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的客氣次序,和六經欲解時主氣次序,這樣就可把握他們之間關係,特別是注意整理《傷寒論》中的有關五運六氣的內容,比如《傷寒論》是講外感病的,那麼首先要知道六淫裡面分了四時正氣為病或時行之氣為病,把這些和《傷寒論》結合起來,你就會用了。我在《中醫自然體質論治》中詳細解釋了四時主氣與四時客氣之間的關係,大家可以看看 文章:田合祿 聲明:本文轉自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
上一篇: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pdf 下一篇:運氣學說在澳洲的臨證應用—應用篇 |